近日,英国365网站各系部按照学院本学期提出的打造“教学质量年”相关要求,于期中考试结束后,进行了各系部的教学研讨。同时,各系部主任要负责人和部分任课教师还与员工代表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员工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切实加强学业和生活指导,受到了员工的认可。
11月14日下午,数学教育系在金家岭校区西院二教207教室举行了201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师生座谈会,主题围绕“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与后期专业学习方法交流与指导”进行。数学教育系副主任姜虹、班主任任晓芳、数学分析课任课教师陈菲,与20名同学面对面交流。陈菲老师结合期中考试出现的问题,为同学们介绍了数学分析课程学习的关键环节,如预习、记笔记、复习的技巧,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难点,学习安排和处理方法等。任晓芳老师以班主任的身份,结合自身学习数学经历,鼓励大家扎实、刻苦学习,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方面的问题,姜虹老师对同学们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的热情给予肯定,鼓励同学们在专业过硬、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到大二下学期再去涉猎相关建模知识与技巧训练。另外,针对部分学困生对学习信心不足,职业竞争压力大方面的困惑,三位老师分别提出了中肯建议:希望大家明晰奋斗问题,早日规划考研与考录方向,针对弱项及早补短板,争取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先机。
同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在励行楼302会议室召开了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活动围绕如何改进本科教学和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两个主题展开。针对如何改进本科教学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强团队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学力量。通过说课、观摩课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培训。这些举措对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整体水平。 其次,要及时与员工沟通,为员工答疑解惑。可以通过跟员工座谈的形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给出恰当建议。再次,期末将至,倡议全体老师规范试卷管理。从试卷命题、考试、阅卷、试卷归档的各个流程把好试卷质量关,善守保密制度,力争各个环节规范严格,真正做到为员工负责,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针对专业建设,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经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目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也在积极申报中,大家对本专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提供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一是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遴选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为员工提供成长导航;做好老员工数学建模、老员工数学竞赛和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员工创新意识和能力;做好员工的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员工就业竞争力。二是 强化科学研究,以科研反哺教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长期建设、发展中,逐渐培养、形成出了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持续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各类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教研论文。通过科研、教研活动,教师们提高了自身研究水平、开阔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所教授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科研反哺教学,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此外,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也围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讨。参与研讨的相关老师表示:教师集体教研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全系教师分为三个学科教学方向,各个学科方向教师分别相互共享教案、教学日历与教学实践内容,在每学期排课之初就按照“传帮带”的多教师开课方案,让各位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在考试内容等方面取长补短。本学期期中考试之前,计数系共开展3次集体教研活动,全系教师形成了“教学要以学为中心”的共识。
统计学系此前在励行楼204办公室召开了“在线课程建设及期中过程性考核分析”的主题教学研讨会,全系教师均参与其中。会上,系主任首先就网上课程建设事项进行了政策解读和问题梳理,老师们充分认识到,目前网络课程存在一定的重教学内容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倾向,缺少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环节。进而针对上述问题老师们提出积极改进意见,包括:提升教师对网络技术的熟练驾驭能力、加大对网络课程建设的投入、缩短教育现代化进程等。此外,统计系对期中教学检查观摩课,教学文档筛查、优秀教学文档展评、师生交流会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此前,在励行楼117办公室,统计学系主任张齐,副主任宋凯、王晓,和部分年级员工代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围绕“新发展、新方向、新思考”进行,3位老师热切关注同学们近半年的学习生活情况,积极征求同学们对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围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团队配置、考研就业、学业导师、竞赛论文、学风建设等问题,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本学科的发展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经过本次教学研讨和师生座谈会的开展,为下班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公司领导班子表示会不断完善公司各项机制,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有能力的数学人才。(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