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10-23
  • 点击量: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生能够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和生产经营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也能够继续攻读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多个专业方向研究生。本专业近五年毕业生有20%左右考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10左右的毕业生中有政府管理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知名技术人员等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原专业名称为计算数学。按照1998年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目录,后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依托本专业建设,学院2005年获批计算数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值分析与优化等专业方向,并拥有科学工程计算、数值分析与优化和软件技术与应用三个教学团队。现共有教师18名,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称8名,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名,占教师总数的77.7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人。2014-2017年度每年有6名教师入选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特聘教授或青年卓越人才工程,梯队合理,战斗力强。在教育的征途上,全系教师笃行致远、守正出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积极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先后主持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参与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持7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近年来,有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集团“十佳班主任”集团年度“教学十佳”。指导创新性学习和研究项目、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项目30余项。

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定期修订培养方案,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专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适合员工成才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通识+专业+多元”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许多毕业生在教育、金融、软件等行业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全国百篇优博论文”获得者2004届毕业生蒋卫祥,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2001届毕业生任泽平,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与员工积极参与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老员工数学竞赛、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级以上各项奖励40项,获国家级老员工创新性学习项目5项。2012-2017年度,本系教师指导员工参加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联赛等赛事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3项、省一等奖37项。

2.1 2014级员工竞赛获奖情况(部分)

奖项

员工姓名

第八届全国老员工数学竞赛(数学类) 一等奖

高敏

第八届全国老员工数学竞赛(数学类) 一等奖

李霞

全国老员工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郭文静

全国老员工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翟晓琳

美国数学模型竞赛 二等奖

杨蜜蜜

全国老员工电工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三等奖

杨蜜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本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员工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按照“通识+专业+多元”的培养模式,构建符合专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适合员工成才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2.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2)业务方面

接受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数学研究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计算数学的历史概况和广泛应用,以及当代信息与计算科学发展方向的新进展。

掌握利用现代技术查询资料、文献检索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熟练计算机软件操作,并精通一门外国语。

(3)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老员工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3.课程培养体系

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运筹学、数学模型、概率论、常微分方程、数值代数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其它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值优化方法、数据结构、数学模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各环节学时学分设置

2.2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

632学时+1周

36

22.5%

大类专业必修课

512学时

31.5

19.68%

专业基础必修课

208

12.5

7.8%

专业核心必修课

320

18

11.25%

集中实践

10周

6

3.7%

必修课合计

1672学时+11周

104

65%

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

/

至少修读10

6.25%

实践/多元课

开设2192学时+4周

43/124

26.87%

选修课合计

/

53

33.12%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总计160学分。

 

2.3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学时

学时合计

学分

学分合计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实验实践课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160

 0

 160

 5

 0

 5

非独立课内实验

64

416

  480

2

13

15

集中实践(含军训1周和社会实践4周)

 11周

 4周

 15周

 7

 1

 8

实验实践课总计

224学时+11周

416学时+4周

640学时+15周

14学分,占总学分8.75%

14学分

28学分,占总学分17.5%

  2.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集中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军事理论与训练11周S1 毕业论文610周8 社会实践14周/至少4周,分散进行合计815周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

近年来专业投入以及仪器设备原值为: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特色名校建设经费投入30万元,应用数学“十二五”校级重点团队建设经费投入47万元,计算数学第十批学位点建设经费投入5万元。利用各项经费较好地改善了本专业的办学条件,购置台式电脑40台、笔记本电脑10台、扫描仪7台、打印机20台、投影仪7台以及图形工作站1台,新购设备总值40万元。

2.团队队伍建设、教学情况等

(1)团队队伍数量与结构

教师队伍统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18人,外聘教师0人,折合教师18人。

表3.1  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数

18

0

18

备注:折合教师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2

职称结构

目前,教研室团队队伍中,教授3人,占16.6%;副教授7人,占38.8%;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表3.2  团队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

总 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以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8

3

16.6%

7

   38.8%

8

44.4%

0

0

学位(学历)结构 

“十二五”以来,教研室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教研室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50%。

表3.3  团队队伍学位(学历)结构统计表

总数

研究生

学士及其他

博士

硕士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8

9

50%

8

44.4%

17

94.4%

1

5.5%

年龄结构 

教研室重视青年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不断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团队队伍。

 

(2)团队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为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发展,助力学科快速发展,积极推行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和科研团队培育工程。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高水平团队队伍的引进工作

自2010年以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引进的青年博士,先后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德国洪堡研究基金等国内外重要基金项目,已经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在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送出去”----鼓励、帮助在校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进行深造

鼓励、帮助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是团队队伍博士化工程的重要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深造,目前有4位老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2位教师获批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骨干教师海外培育计划项目。

(3)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配合学院人才建设规划,积极做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团队队伍培养。通过内部挖潜、对外引进等方式,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形成和培育了以教授、年轻博士为主体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表3.4   国家级科研项目列表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主持人

立项时间

非光滑方程的新算法与应用研究

国家基金委

杜守强

2011

浅水中污染物模型的保正WENO格式及其快速算法

国家基金委

李刚

2012

含缺陷的超薄多涂层结构应力场的奇异边界法研究

国家基金委

谷岩

2014

具有间断粘性系数的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

国家基金委

宋丽娜

2014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算法数值稳定性研究

国家基金委

丁洁玉

2015

非光滑优化的新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基金委

杜守强

2016

约束优化问题的无导数信赖域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基金委

薛丹

2016

数值天气预报中可压缩流体的高效保正间断Galerkin方法

国家基金委

李刚

2017

超薄涂层结构断裂行为和失效分析的快速边界元法研究

国家基金委

谷岩

2018

重视毕业论文工作。

在毕业论文选题上鼓励教师从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抽取难度适中、体现本科阶段创新的课题。规范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确保教师有足够时间指导员工。在确保选题新颖性和确保员工充裕的时间投入的基础上,近年来的毕业论文质量有所提高。近年来,先后3篇论文获评校级优秀学士论文。

 表3.5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

员工姓名

指导教师

年度

拟凝聚代数层及其相关构造

刘建岐

王宪栋

2015

任意条线段构成的闭合区域的染色问题

胡鑫

赵维加

2014

Hardy-Littlewood极大函数理论

江修田

赵凯

2011

员工与毕业生评价

集团通过定期督导评教、员工网上评教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师教学水平评价。近年来教研室所有课程员工评教平均成绩超过90分。评教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良好。员工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016年在学院首次进行的教学综合评价中有多名教师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秀2017-2018公司教学综合评价中成绩优秀率学院领先

                     表3.6 近期优质课程部分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年度

高等代数

孙同森

2013

最优化方法

杜守强

2014

数值分析

李刚

2015

高等数学

高花

2016

高等数学

谷岩

2016

离散数学

丁洁玉

2018

数值优化方法

薛丹

2018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学院规定,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课的比例达到100%,切实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副教授注重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融入教材。

3.7 高级职称人员本科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姓名

主讲教师职称

《MATLAB》

赵维加

教授

《数学实验》

赵维加

教授

 《离散数学》

丁洁玉

教授

《数值分析》

李刚

教授

《数学模型》

杜守强

副教授

《近世代数》

孙同森

副教授

《最优化方法》

杜守强

副教授

《运筹学》

杜守强

副教授

《现代密码学基础》

孙同森

副教授

《信息论基础》

孙同森

副教授

《数值优化方法》

杜守强

副教授

《软件工程》

张芳

副教授

《JAVA》

张炳煜

副教授

《数学建模培训》

谷岩

副教授

《数学建模培训》

宋丽娜

副教授

《数值优化方法》

薛丹

副教授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通过多方调研、讨论,针对公司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际,建立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培养机制。

突出专业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公司重要的理科专业之一,在专业规划中突出“理论+多元+创新”特色。通过一系列数学理论体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设立与强化建设,培育员工数学理论基础与应用创新能力。

强化员工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属于数学与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专业通过搭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强化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培养方案制定

在深入调研、充分认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员工基础理论的培养和锻炼。重点突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等与员工数学基础培养密切相关课程。在强调基础培养的同时,加强员工计算机技能、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设置《Matlab》、《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软件工程》等软件课程。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突出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挂钩。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及时、科学的调整专业教学方案。自1993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立以来,培养方案分别经历了如2009年、2014年、2016年、2017多次调整,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时效性。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强化精品意识,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中积累的资源、经验带动、影响和指引其他专业课程建设,形成辐射效应。

除通识课程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内容涵盖两个大类:

基础类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等。

应用提高类课程:《数值分析》、《数学模型》、《运筹学》、《对策论》、《数据结构》、《C语言》、《Java》等。

其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对策论》、《运筹学》为校精品课程。

教材选取关乎专业发展、关乎员工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工作选用教材之初,在广泛调研、充分认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对教材精挑细选,严把教材质量关。

3.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紧紧把握课程、技术、职业和市场四大要素,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育人思路。2017年申报成功3项关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教育部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员工的实习实训与创新训练途径。

4.教学管理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进行考核方式改革,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以求强化教学效果。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闭卷考试条件允许时实行教考分离,以便准确评价、衡量员工的学习效果。坚持开展教学研究,2017年学校第一批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中,《数值优化方法》、《离散数学》、《运筹学I》等专业核心课程被批准为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课程。

成绩评定:强调过程管理

员工成绩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将平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也纳入员工的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加强过程考核。对于教学改革课程、实践性强的课程,鼓励教师改革考试方法,加大撰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等方面的考核

五、培养质量

2018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生中,升学率为22.45%,出国率为2.04%员工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数学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多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表5.1 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升学情况部分

张辛培

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祝晓楠

西安交通大学--移动云计算

葛洋洋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黄冰洁

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

唐国柱

东北师范大学--统计学

    王媛媛

中国海洋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杨蜜蜜

Texas A&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当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59.18%(截至2018.7)。就业单位分布情况:

网签 :16

地域分布:省内13(青岛11,省内其他地市2)

单位性质:私企11(包含人事代理9)  国企5

       6.1 毕业生就业单位(部分)

中国石油甘肃省销售分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海信集团

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

民生银行麦岛支行

青岛万学海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元田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青岛佳世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百丽国际鞋业(青岛)有限公司

青岛百帝兴工贸有限公司

青岛保平广告有限公司

贵州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趋势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快速融合的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对具有深厚数学理论基础又具备科学计算、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在此大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扎实数学理论基础、较强科学计算能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具有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等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符合青岛市以及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大背景。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函〔2018〕1号),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试验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产业区中核心的青岛区域规划为:以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引领,以胶州湾青岛老城区有机更新示范带和胶州、平度、莱西等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为支撑,构筑“四区一带多园”的核心布局。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智能家电海洋经济、高端软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航运物流、财富金融、影视文化时尚消费等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集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的本科生的技术方向包含:信息技术处理、科学工程计算、优化算法设计与经济金融规划应用,这三个方向培养的本科生可以充分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趋势为:建设成为学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强与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培养,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处理、科学工程计算、优化算法设计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建议

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通识+专业+多元”的培养模式特点,建议专业增加实践类培养课程与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课程,结合实践培养员工的创新性,激发员工的创新、创业意识。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团队队伍结构、质量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有待后期利用学校、学院相关人才政策,协调解决。目前主要问题表现在:优秀应用型教师力量短缺,特别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背景的指导教师短缺,应用型教师力量的短缺导致在指导员工创业方面存在短板。

整改措施:结合产学研项目引进优势资源,重点培育组建稳定的实践指导教师团队争取在学校政策引领下引进1-2名具有应用背景的高端人才。强化内部培养措施,对有潜力的团队力量加强培养力度,加快团队成长。

2.目前在毕业生考研、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1)部分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考取研究生和就业影响较大。部分员工对自己学习情况评估过高,出现好高骛远的心态对待就业问题想法过于简单,高估自己的就业技能,就业过程中自我期望值脱离了现实条件。

(2)员工整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社会建设需求存在差距,员工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率达不到社会期望值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员工的自我评估引导引导员工正确的认识自我的能力与水平。制定完善员工自我评估体系,在学习方面竞赛指导方面等加大考评力度,切实帮助员工认识自我。加强对新生的专业引导教育及专业前景发展规划,使员工正确认识专业的发展前途。

(2)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员工创新创业的奖励与激励,结合国家、省、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竞赛,开展大学时期全时段创新教育与训练。

 

友情链接

英国365网站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3522  85953660

  版权所有 英国365网站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